在上篇【色彩心理學】喜歡綠色? 討厭紅色? 「對比色」 能看出我們需要療癒的課題?,提到我對紅色感受的轉變,原本不喜歡紅色,但到現在已經可以接受紅色,甚至欣賞紅色的正向特質。
那我現在「不喜歡」甚至「討厭的顏色」是什麼? 我寫下螢光色(像是螢光綠或橘)及灰色。
說起灰色,我的第一直覺感受是「灰灰髒髒,毫不起眼又沒存在感,就像水泥。」
「喜歡灰色」或「不喜歡灰色」,有什麼樣的個性及特質?
在灰色的色彩分析中,喜歡灰色的人性格低調沉穩、不喜歡變動,某部分來說,也不想太受別人注目,因為會覺得有壓力,所以大多時候喜歡配合別人,或是做為陪襯輔助。
不喜歡灰色的人,是因為不喜歡不被重視,給人一種可有可無的感覺,就像我第一直覺對灰色的感受「灰灰髒髒,毫不起眼的存在。」
從這裡可以得知,不喜歡灰色的人會害怕自己可有可無、沒有價值,所以他們通常有「自我價值感」的個人課題。
這剛好呼應我選的另一個顏色螢光色,我不喜歡螢光色是因為感覺很人工、很刺眼。當老師看到我寫下這兩個顏色,並聽完我的想法時,他分析並說到:「其實我很渴望展現自我,並得到他人認同呢!」
從討厭的顏色,看見我們需要受傷及需要療癒的部份
我開始思考我不喜歡螢光色背後更深的原因,它讓我覺得很刺眼又異類,就像那些特別特立獨行的人。不過這也表示,這些人不畏懼他人眼光,勇於展現真實自我,有著被別人討厭的勇氣。
這也剛好是我的個人課題。雖然我開始接受紅色、喜歡紅色,象徵拿回自己的力量,逐漸成為真實的自我,但如果開始被別人所注視時,就像站在舞台上,有成千上萬的雙眼盯著你看時,我還是會感到不自在,會畏懼舞台上的鎂光燈及他人的目光。
至於灰色讓我感受到無價值感,則跟我自己的童年記憶有關。在幼兒園時,我曾有過被排擠、不被喜歡的經驗,加上小時候個性內向、不擅社交,每次到新環境都要適應很久,也很害怕成為邊緣人。
若說不喜歡螢光色表示「渴望展現自我,但又畏懼他人眼光」;灰色則是「害怕自己可有可無、沒存在感」,這兩者皆反映「自我價值感」的個人課題。
如何建立自我價值感? 來自於自我了解、認同及真正的接納
在社會裡,我們總被教導要符合既定的期望,達到特定的標準,才是有價值、成功的人。不論是學生時代所追求的「成績優異」,或是出社會後所追求的「人生勝利組」,都有既定的標準。
於是我們努力去達到這些標準,去追求所謂成功的人生,以便得到社會上的認同。
這也意味著,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是建立在外在的認同,不是源於對自我真正的了解及接納。
在《小王子》裡有一段,當小王子到別的星球旅行時,他來到一個種滿玫瑰的花園裡,看見5千朵一模一樣的玫瑰,他突然發現,他原來擁有的那朵玫瑰並不特別,因為這裡有幾千朵都一模一樣,非常普通。
這裡點出自我認同的危機感,大部分的時候,我們都害怕自己普通、平庸,因為我們認為,當我們不夠努力和優秀時,就不值得肯定及被喜愛。
而追求認同的背後,真正渴望的是獲得愛。
但真正的事實是,存在即是價值。花園中的5千朵玫瑰,即使看起來一模一樣,每一朵都很重要。就是因為這每一朵的存在,才能建構成美麗的花園,讓世人欣賞及讚嘆牠們的美麗。
不論我們處於何種狀態,本身的存在就是意義、就是價值。當我們能夠越了解自己的本質,接納自己不同的面向,我們對逐漸建立對自己的認同感,因為我們清楚知道自己是誰、獨一無二,無人能取代。
我也期許自己,能夠穿越「自我價值感」的個人課題,就像是我對紅色的感受,逐漸接納並更深入的了解自己,給予自己更多的認同及肯定。
👉延伸閱讀:
1.【色彩心理學】喜歡的顏色,能反映我們的性格及個人課題?